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情网
兴宁年鉴(2016)
2019年06月03日  
打印 文字大小:

主编单位: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

 

基本情况

【建置沿革】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河)、右别溪(今五华琴江)、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地区,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所在地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镇雷公墩。

483年,分设兴宁、齐昌两县。齐昌县以今兴宁地为其辖境,县治设在古宁昌乡旧址,即今城北1公里处的洪塘坪(又称枫林坪)。

503年,齐昌并入兴宁,县治迁至佗城(古龙川城)。

622年,析兴宁复置齐昌县。

627年,撤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兴宁县。

691年,兴宁县治由佗城迁至今龙川县境天羊山麓丫下圩。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又析兴宁县,并在原齐昌县境设齐昌府,府治设在洪塘坪。兴宁为其属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废齐昌府。宋天禧三年(1019年),兴宁县治由丫下圩迁回雷公墩,后再迁至洪塘坪。宋熙宁四年(1071年),从兴宁划出西南部地区设长乐县(今五华县)。此后,兴宁县境相对稳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宁县治由洪塘坪迁至今兴城地。

195811月,平远县并入兴宁。19611月,兴、平分县。

199468日,兴宁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

【位置·面积】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韩江上游,东连梅县,南邻丰顺,西接五华、龙川,北界平远、江西寻乌,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兴城,位于302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中部宁江河畔,是粤、赣、闽三省陆路交通枢纽,粤东北主要商品集散地,梅州市次中心城市,兴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30.5平方公里。兴城距广州市377公里,至汕头185公里、深圳347公里、江西寻乌128公里、福建龙岩282公里、梅州市57公里。

【地形·地势】属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到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高低差明显。最高峰阳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处水口圩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总趋势是从北西至南东逐渐下降,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北起阳天嶂,南至铁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线距离100公里,东西最宽处,径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叶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线距离36公里。四周山岭绵亘,中为断陷盆地,地形狭长,整个县境形似扁舟。地貌类型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5类。平原、阶地、台地(海拔200米以下)占38.1%,丘陵(海拔200400米)占49.6%,山地(海拔4001000米以上)占12.3%

【气候】属海洋性季风气候。2015年,年平均气温为22.1℃, 较常年偏高1.1℃。年降雨量1455.8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偏少4%。年日照1830.1小时,比历年平均值偏少4%

【人口·民族】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8.38万人,常住人口98.55万人。民族主要是汉族,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9.98%

【行政区划】兴宁市下辖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55个村和36个社区居委会。

(来源:广东省数字方志馆)

 

 

上一条: 陕西年鉴(2016)

下一条: 仁化年鉴(2016)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国家方志馆)    zhongguoguoqing.cn    京ICP备08002157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