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情网
朱永新:如何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
2019年09月11日 来源:人民网 
打印 文字大小:

访谈回放

主持人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第35个教师节将“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作为主题,有何特殊的意义?

朱永新

把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作为主题有它的特殊意义。从确立教师节到现在已经35个年头,我们一直在不断弘扬和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今年的特别意义在于:第一,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去年教师节,我国刚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大会上专门提出了九个坚持,其中有一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我觉得从时间节点来讲提出尊师风尚具有特别的意义。

第二,从教师队伍建设本身来说,当社会越是尊师重教,形成尊师的风尚,就越是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作教师。所以,倡导尊师风尚有利于鼓励更多优秀的大学生、社会优秀分子进入教师队伍。

第三,对教师来讲,尊师风尚对教师也会提出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期盼和更多的要求,尊师重教本身也会促使教师更加努力工作,以回报社会对教师工作的期待。

主持人

9月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教师工资已由上世纪80年代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名倒数后三位,提升至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教育部表示,要凝聚地方党政合力,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在投入上更多向教师有限倾斜。对此您怎么看?

朱永新

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是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教师排行倒数第三增长到第七位,这是一个很大的了不起的进步。当然,这里面可能还会有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有些地方可能教师队伍待遇会高一些,有些地方教师待遇则会低一些,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可能还有很大的差距。据我所知,有些地方的差距还是非常之大的。尤其是在不同教育阶段,比如学前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前两年,我们调研的时候了解到,在一些农村地区,学前教师一、二千元一个月的人数还不少。幼教和小学教师的待遇整体上还偏低。如果我们分不同教育阶段去统计的话,可能有些阶段教师待遇还达不到第7名。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更多的向农村、向西部地区、向边远地区、向薄弱学校、向幼教、学前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去进一步的倾斜。也正因为如此,地方党委和政府在教师的投入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现在,《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收入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很多地方在工资上做到了,但是在总收入上还没有达到。现在有些地区固定工资部分占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强调教师的总收入不低于公务员,这样保证教师待遇能够不断上升。在收入排名中,如果能排到前3位,那是最理想的。

主持人

据媒体报道,近日,日本宣布从10月份起,在日本生活的所有日本人、外国人纳税人,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学费全免,由此,您怎么看待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以及教育投入问题?

朱永新

优先发展教育也表现在我们对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上。虽然我们还没有像日本等发达国家这样实现学前教育的免费,或者像少数国家实现了高中阶段的免费,毕竟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2019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这些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不断增加,从2012年开始连续8年保持占DGP的4%以上。

中国政府这些年来在学前教育这块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知道,在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的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只有20%多,非常之低。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是进不了幼儿园的,在城市也有很多的家庭孩子没有就读幼儿园的机会。但是这些年来,政府通过连续两个三年的学前教育计划,使我们的学前教育的普及已经达到了将近80%。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用六年的时间,基本上做到了每个乡村有一个公办的中心幼儿园。

中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现在都免了,学杂费、书本费全国范围内都免了,中职教育也是免费的,高中和学前阶段还没有免。但是,中国有些区域,比如新疆、西藏从学前到高中是全免的,免除所有的学费、杂费、课本费。也有少数地区从学前到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全免费。但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说,因为需要增加教育投入的地方很多,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硬件设施的建设,政府对普惠幼儿园的补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等等,都需要经费。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通过购买民办幼儿园的服务,让它收费达到和公办园基本接近,虽然不算免费,基本上也可以称为半免费,财政开支是很大的。我们主张,对于学前教育阶段,可以像义务教育一样,先从边远地区、农村和民族地区开始,随后针对城市的低收入家庭进行免费,然后逐步推进。

主持人

您认为当前社会在“尊师重教”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

朱永新

在这个方面的短板,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对于那些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的关注、宣传报道还比较少,关注度还不是很够。在社会各个行业的英模里面,教师的数量总体偏少。

第二,我们对教师的权益关注的也还是不够,在有些地区教师的休息权得不到保障,经常会被拉去做各种脱贫攻坚材料、节假日非正常补课等,本来应该得到的正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障,做各种各样的非教学领域的一些工作偏多。

第三、总体上来说,我们社会最优秀的群体,尤其是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队伍,教师的荣誉体系也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比如,美国每年评选年度教师,年度教师评选出来以后,这一年他就在全美国各地去宣讲,去讲述他自己成长的故事,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这对教师就很有激励作用。我们现在每年虽然都有评选,但评选的时候往往集中报道一下,然后怎样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发挥他们的影响力、辐射力,这些方面就关注得不是很够。

主持人

我们应如何弘扬新时代尊师新风尚?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朱永新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人经常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然,我们不主张完全的把古代的师道尊严照搬到当今社会,但是尊重教师、尊重人才本身是尊重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全社会应该进一步弘扬这样一种文化,这是一方面。

第二,要及时发现、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比如前一段时间宣传复旦大学钟洋的事迹。但宣传钟洋的事迹时,更多是把他作为科学家宣传,强调的时他的科学精神。其实,钟洋作为一名教师,同样是可歌可泣的。他对学生的培养尽心尽力,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在宣传很多社会典型的时候,就特别要强调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身份。

第三,在提高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上要进一步加强。现在总体上来说,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各种荣誉里面,教师群体受到了关注,但是数量还不够,和教师在社会的整体数量不是太匹配,因为教师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全国有1600万教师,如果加上退休教师的话,肯定还要更多。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社会政治地位,我觉得还要进一步加强。

第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前面我讲了,这些年总体上虽然我们有很大进步,到了第7名,但是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区域,教师收入还是不平衡的,我们尤其要关注教师整体的收入水平,关注薄弱地区、边远地区和农村的教师待遇提高,以及关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师的待遇提高,当然也包括中学教师在内。

主持人

今年是第35个教师节,35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朱永新

35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首先,教师的数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教师的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之初,像大学里,基本上是本科教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非常少,现在整个高等教育里面,博士、硕士应该是占主体,而且很多高校,如果没有博士学位,很难在高校里谋职了。在中小学,过去本科就更少,是以中师生为主体的教育,现在不仅以本科为主体,而且硕士生、博士生也不罕见了,像北京的一些学校里面,一个学校拥有几十个博士的情况也不完全是个案。虽然教师的学历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和国际的平均水平相比,尤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我国教师队伍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教育体系开始初步形成,特别是这些年我们实施的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等,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

未来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朱永新

我觉得有几个重要的环节:第一,要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来报考师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芬兰教育之所以全球领先,就是由于最好的学生去学教育,当老师了。相比较而言,我们现在最好的学生还不是把师范专业作为自己的首选。我们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甚至于在50年代、60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最优秀的学生,尤其贫寒子弟,首选是教师,因为整个是免费的,包分配的。现在这些条件渐渐的失去优势了,不是最好的学生报考教师。

第二,考取了师范院校以后,最好的学生也没有选择做师范教师,这也是很大的问题。要让最优秀的大学生选择教师职业。

第三,从培养体系来说,我们特别希望要能够在国家重点985、211学校要建立一个教师培养体系。我们的蔡达峰主席,当年在复旦大学担任副校长的时候,曾经设计了一套在复旦大学设立教育学院,专门培养复旦的学生用主辅修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学的课程,毕业的时候可以选择去做教师。可惜最后没有实施。这样一套思路,如果在中国的大部分985学校、211学校推进,教师的来源就更加多元化。

再就是师范院校的课程。我们现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还是老三门课为主,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师的专业性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经常讲过,没有学过医的人是不敢拿着手术刀开刀的,没有学过法律的人是很少能够在法庭上去进行辩护的,没有学过土木工程的人是很少敢画设计图纸的。但是,没有学过教育学的人,都可以去做教师。这说明我们教师的专业性是不够的。专业性和我们的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我们教育学课程的含金量是不够的,教师的实践性是体现不够的。同时,现在受经费各种原因限制,师范院校的学生真正的沉到学校去顶岗实习,去接受指导的也比较少的。所以,建议在教师培育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加以改革。

第四,我们的教师培训体系也有不足。现在我们的教师总体上编制比较紧,培训也没有完全的制度化。在国外,一般工作五年至少有一年脱产的学习机会,这样保证教师通过在职研修提高发展。总体上,我们这些条件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是应该创造更多的教师成长的机会,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从事教育工作,有更多的培训机会。

主持人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教育专家,您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朱永新

70年中国教育的成就是巨大的。

第一,整体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的人才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1949年我们国家80%以上的人是文盲,现在我们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已经达到48%,将近50%,达到了一个大众化的阶段,大学教育阶段基本普及了。过去要想上一个大学是非常非常之难的,40多年前,我们七七届的时候,要几百人才能考一个,现在已经非常容易了。通过教育,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成就。

第二,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从职业教育到特殊教育,整个教育的发展应该说是规模大,发展的速度快,我们只用了70年的时间走完了很多国家可能要用一二百年时间走完的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更是全面而深刻的,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是跨越式和超常规的。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只有60.5%,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占高中阶段的比例不足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40年以后的2018年,我国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80%左右,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了90%,均超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977年,全国570万考生中只有27万人幸运地进入大学,录取率5%;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8%,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特别是在近年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短板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另外,通过对西部和人口大省高教发展的倾斜支持,以及“211工程”和“985工程”,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高校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它如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等也有了明显的进展。

第三,我国教育发展70年培养了许多创新性人才,为整个国家的国防、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在很多科技领域的创新性的成就,和我们这些年来整个教育的发展、做的人才储备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培养的那些技术工人也在整个制造业发展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上我们是以食品加工、手工业为主体,我们不会造汽车,不会造飞机,不会造火车,不会造任何现代化的设施,但是现在不论是上九天揽月,还是下五洋捉鳖,……包括我们在高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一些新的进展,这都和我们的人才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

朱永新

第四,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一直没有实现免费。2006年9月1日,经过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从法律的层面确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8年秋全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彻底实行免费,对中国教育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与农业领域免除具有千年历史的农业税一样,义务教育全免费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多年乃至百年来中国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

第五,教师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993年,《教师法》颁布,其中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1994年至2000年,国家实施了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的“广厦工程”,共投资1144亿元,建设教师住宅1.5亿平方米。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较改革开放初期翻了两番多。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到2014年底完成了对640多万中西部农村教师的新一轮培训。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带动下,软件建设上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长期得不到高质量培训的情况得以扭转。

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许多新的举措。如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推进交流轮岗,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等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学历层次得到提升。

第六,教育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70年前我们教育总体上来说开放是非常之小的,只有少数人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但是现在光每年在海外就读的学生就超过了50万人,同时我们留学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到中国留学人数也有数百倍的增长,还包括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分布也越来越多,全世界在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甚至学中国社会治理的也越来越多,整个教育国际交流也有了很大进步。

与此同时,“走进来”的开放程度也在进一步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只有来自东欧五国的33位来华语言生。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2016年,来华留学人员44.3万人,来自全球205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到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的国外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

在新时代,我国迎来了“回国潮”。据统计,2016年留学回国人员达到43.3万人。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增加,2016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82.23%。

第七,教育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一套包括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到《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了教育发展“无法可依”的局面。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更是依法治国的教育保障。

上一条: 专家:双节猪肉供应有保障 产销一体化保证“猪事”顺利

下一条: “史上最严”疫苗法 只为百姓放心打疫苗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zhongguoguoqing.cn    京ICP备08002157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