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国情网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年03月05日 来源:人民网 
打印 文字大小: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就中小学生减负、人工智能和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全民阅读等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妥善处理民办园与普惠园关系受关注

主持人:我们全国两会召开了,想问一下您今年带来哪些提案呢?

朱永新:我今年已经准备了12份提案,有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建设书香中国的提案,有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阅读指导的提案,有关于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提案。这三个都是关于阅读问题的。同时有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比如建立中国的特许学校,比如妥善处理民办园和普惠园之间的关系,还有,完善学习类APP进校备案工作,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减少非教学任务,为中小学老师减负,还有整治外籍教师乱象,提高残障儿童的入学率,调整盲道建设的思路,用现代技术取代盲道的提案。还有以技术创新促进脱贫攻坚的提案。一共有12个提案。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提案非常多,包括教育方面。

朱永新:除了盲道以外,其他都是和教育相关的。

主持人:今年您比较关注教育热点哪些问题呢?

朱永新:目前教育热点问题很多,我今年比较关注的第一个就是关于和民办教育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学前教育的普惠园和民办园。最近媒体都在关注,全国好几个城市发生了停办民办园,强制民办园转为公办园或者转为普惠园的事件。我们觉得中国还需要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妥善处理好民办园和普惠园之间的关系。再一个是关于互联网+教育的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学习类的APP进入学校要备案的问题,同时有一些地方在执行的时候规定不允许进学校,对整个互联网+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能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另外,关于教师非教学类任务太多,包括我们很多中学校长一天到晚忙于开会、忙于填表、忙于应付检查、忙于很多和教学无关的事情,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会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我也给予很大的关注。

中小学生减负应从招工用人入手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去年把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写进了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据您了解,这项工作现在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呢?

朱永新: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行政部门非常重视,但是在短期内要取得明显成效还是有难度。因为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考试制度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现在学校不让补课,变成家庭补,总体上来说,我觉得还没有让人非常乐观的根本性的好转的现象出现。不仅仅学生的负担重,教师的负担也重,所以我今年专门写了关于教师减负问题的提案。我觉得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现在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体系,还没有很好地整合起来为教育、为减负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负担很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都是独生子女,都希望孩子今后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你要有好工作、好收入,你就要进好大学,要进好大学就要进好中学,要进好中学就要进好小学,要进好小学,就要进好幼儿园,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哪一环都不省心。从哪里解决呢?首先要从末端解决。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样让人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工作和工作之间收入分配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我一直主张,比如公务员考试,能不能把学历的要求降下来,能不能要求不要大学生,只要受到良好的中等教育就可以做公务员。关键是能力更重要,学力比学历更有价值。西方有一些世界五百强公司,在录取员工的时候,不允许提交学历证明。我们现在还在看,不仅要学历高,而且要985、211,人家已经开始考虑不要看学历了。学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的能力,你的知识结构,你的体系。所以未来我觉得要淡化文凭、学历、名校这些在整个用人过程中的作用。同时,社会各个行业的收入差距不应该那么大。很多成熟化的社会中,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和一个大学教授,都可以住别墅,都可以有很好的体面的生活。这样不一定要去从事某个职业。现在是哪个职业流行、收入高,大家就涌向哪里。过去是银行,现在像互联网行业、高技术行业。我觉得未来应该不是哪里高往哪里去,而是哪里适合我往哪里去,帮助每个人找到最适合他的工作。其实教育本身就是应该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如果我们最优秀的人才,不能够去从事科学研究,不能够从事教师、不能够做艺术家,不能够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现在我们和发达国家的教育很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了高收入的行业,而不是最适合他们自己的行业。

主持人:两者之间要寻找到平衡。

朱永新:这是从教育的外部环境要改善。当然,教育外部环境还要改善,就是提升全社会的教育素养。现在课业负担重很大的原因就是一种焦虑,家长的普遍焦虑导致的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这个其实和学校还不一定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就是剧场效应,剧场里看到一个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都站起来了,整个剧场的人全站起来了。补课也是这样,你的孩子补课了,我的孩子也要补课,其实他的孩子没有必要补,大家都来补了,就有问题了。如果说我们的家长们都能够懂得一点教育的最基本的常识,懂得人成长的规律,懂得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怎么成长,应该怎么样通过阅读、通过活动发现自我,怎么样去不断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知识体系,这样社会也会加入,这是从外部环境来说。

从教育内部来说,教育部也出台了很多禁令,我觉得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家校合作。我们知道总书记这几年一直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问题,强调家风建设的问题,家庭建设的问题。教育部最近也出台文件,也要推进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这些年来,我和我的新教育的团队一直也在研究,怎么样去提升父母的素养,怎么样去更好地推进家校合作,把社会的资源和学校资源进行比较好的整合。所以,减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说一个禁令就能够起成效的,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才能够推进我们的中小学减负。

真正优秀的教师无法被机器人取代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这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而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下面这个问题来自强国论坛和今日头条的网友。他们也非常关注近年来人工智能话题备受关注,包括教育部也启动了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人工智能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是否会代替教师呢?

朱永新:首先人工智能和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非常巨大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过去很多普通教师可以完成的事务。最近好未来董事长张邦鑫跟我介绍,已经研发了一款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教学生学习外语,它的总体教学水平已经超过了一般的老师。机器人更厉害的是,它比一般的老师更善于学习,也就是说它教了这个班以后,教第二个班的时候又多了一份数据,它更聪明,它越教越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普通性的知识传递,机器人是可以完成的。而且机器人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根据他们的回答,根据他们的学习数据,给他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一部分的教学工作,是可以被机器人取代的。

我最近刚刚完成了一本关于未来学校的书,我在书中提出,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会在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普通的学习,一般知识体系的学习,机器人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机器人永远取代不了教师,真正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

第一,教师是有感情的,未来的教师不是简单的教知识,是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咨询者,一个指导者,一个参与者,一个陪伴者,一个帮助者。那个时候这样的工作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未来的学习,尤其是项目式学习,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做课题,做产品,这个时候机器人很难直接参与进来。这样的教师是无法取代的。

第二,未来淘汰的是不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的教师。那些优秀的教师,本身还有独特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他在某一个领域,可能非常卓越,非常优秀,甚至是某个领域的一些专家,在这个时候,他本身和学生的相互交往会带领学生走向更深、更高、更专业的领域。机器人只会取代日常教学中的很多传递知识为主体的领域,但是,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和师生共同生活中,很多机器人还是无法取代的。

主持人:教师在面对互联网+教育的形势下,应该如何来做呢?如何来应对呢?

朱永新:未来的教师和现在的教师形态是不一样的,我提出“能者为师”的时代。比如未来的艺术教师可能不是现在我们的美术教师、音乐教室,而是艺术家。前两天我在北京大学看到了北京大学附中的艺术教师,它的艺术教师完全是驻校艺术家在做,比如做沙画,带领学生做服装设计,带领学生做各种各样的艺术创造,这样的教师本身是艺术家。未来很可能一些科学家会在学校里面教科学,所以我提出未来是能者为师的时代。普通知识体系的传授,网络可以解决,机器人可以解决,人工智能可以解决,我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更多的是向大师学习,我们的非遗,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现代科技,我们的哲学家,我们的文学家,他直接和学生在一起讨论。未来的学习方式和现在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未来的教师也不是现在这样意义上的教师,未来会出现很多新的课程公司。比如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几个人做一个数学课程公司,我为很多学校服务。现在是我们一个老师就终身在一个学校,未来会打破这样的格局。

主持人:如何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您的理解和建议又是什么?

朱永新:放管服改革是我们国家社会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去年我在21世纪教育发展论坛上曾经就放管服问题谈了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意见,我觉得在教育上我们的放管服还是不够的。我这次两会专门带了一个提案就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特许学校。什么叫特许学校?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对学校的管理还是太具体,要求太高,检查太多。这样学校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你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也很难在学校里面去真正的进行探索。特许学校,最早从美国开始,现在欧洲、英国很多学校都有特许学校。这些学校很重要的特点,第一,往往是把薄弱学校交出去,就是政府的公办学校交给民间进行管理,有民间的教师、机构有教育的理想和追寻,他们想进行教育的探索,但是,他可以根据国家大纲的要求,课程可以自由。现在我们普通的学校是不可以的,所有的课程必须开足、开齐,没有任何探索的空间,但是,特许学校不一样。我去年和美国的一个特许学校校长,这个校长很厉害,他把美国最薄弱的学校改造了一大批,非常厉害。这些学校的孩子都是属于中产阶级以下的贫困家庭的学生,但是他们学习非常好。很重要的特点,学校里不是像普通学校那样上课,80%左右的时间全部是学生自我探索,自己研究问题,每学期全校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就是每个学期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发布会。这样一些孩子,本来对学生都很厌倦的孩子,结果在这样一种新的方法下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激情。也就是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放管服,我提出什么叫放?要放心,要放手,要放权。我一直说,中国人,中国的教师,是非常聪明,非常勤奋的。不能把他们手脚捆起来,要把他们彻底解放。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解放,从解放思想开始,到解放生产力,我觉得教育上的解放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断地出台的文件都是禁止这个、禁止那个,很少去鼓励大家探索,去创造。放管服,管什么?现在所有的行为都要管,我说应该是管方向、管原则、管底线。放管服,做好服务,放管是很关键的。没有放和管,很难真正意义上去做好服务。所以,像我前面提到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学习类的APP,进学校要备案。很多地方嫌烦了,干脆不允许进学校,很多地方不允许把平板电脑带进教室,在现代学习过程中都必须要用到的基本学习工具都没有了,而且好的学习类的APP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我前段时间和一家非常有名的学习类APP的创始人在进行交流,他们这个学习类的APP到中小学以后,极大程度提高了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的学习水平,对推进教育公平也有很多好处,对解决课业负担也有很多好处。你用它的学习类APP可以少做三分之一以上的作业,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不用呢?不能因为个别的APP里面有涉黄就一刀切的禁止。我觉得桥归桥,路归路,违法的按照违法去处理,但是现在一律禁止,这是不对的。而且现在一家一家备案,每个学校备案,每个使用机构去备案,像这种大型的机构,完全可以一次性备案就行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教育上的放管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我们现在是需要放,但是,这个度是如何来把握?特别是孩子或者未成年人,特别是平板电子产品自我控制和自律能力不一定够。

朱永新:90后的孩子开始,他们已经都是互联网上的原住民,他们本来就是在网络上成长的新的一代,我们不能用我们过去的那样一种思想。我也不大主张让孩子过多的时间去沉迷于上网、看电视,但是其实他们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我们也知道这个对眼睛会有些伤害,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科技水平(现在已经有很多屏幕对眼睛是没有影响的),而不是限制他上网的时间。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变革的问题。控制得好,因势利导,但是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因噎废食在一定程度上,一味的禁止,是不利于整个教育的发展,不利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取得领先的地位。

推进全民阅读应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群体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我们可能要把握这个度。这几年全民阅读的推进也是轰轰烈烈。我们现在取得一定成绩上还有哪些不足的短板?

朱永新:全民阅读是我这十多年一直关注的问题,每年两会都会写一个关于全民阅读的提案,关于建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今年我依然提出来建立国家阅读节,建设书香中国。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是离不开阅读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种投入最小的学习,一本书,尽管书价涨了,但还是便宜的。但是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就在那些最伟大的书里。倡导阅读,倡导领导干部阅读,倡导全社会去阅读,我觉得是一个投入最小,见效最快,效率最高,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这么多年来,全民阅读在中国还是在有序地推进,在互联网,在整个社会,多媒体这样一个浪潮之下,我们国家的纸质阅读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这和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倡导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也特别期待今年两会能够继续地号召和提倡这样一种氛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问题。这次我专门带了两个提案,尤其是关于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提案。去年一年,我先后走了好多深度贫困地区,像广西、湖南、四川、云南,我去了很多深度贫困地区的近百所学校,我们去看了以后,情况很不乐观。农村的孩子现在营养午餐解决得很好,国家投入了很大的一笔资金,解决那些贫困孩子、农村孩子的免费午餐。午餐有标准,每餐吃什么,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监督措施也很到位,我们所到之处,孩子们吃得都不错,都有肉吃。这是个很大的工程。但是营养午餐解决了,精神正餐哪里去了?孩子们吃不到精神正餐。孩子们就是在学校里听课,其实坐在课堂里的孩子是很难受的,如果老师水平不高的话那就更难受。但是,如果他主动去阅读,主动去学习,他就不一样了。我们很多学校不知道阅读对孩子真正的意义和影响,一本书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的命运。读书改变人生。农村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图书馆,我去过很多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图书馆。有些学校有了图书馆,但是没有好书,书都是大家捐赠的书,都是大家不用的书捐给学校。对孩子有没有用,甚至对他有些负作用,有些不好的书也进去了。招标,招低价中标的书也没有什么好书,出版社真正卖的好的经典书,不愿意降很大的价格。所以,招标进学校的书质量也有问题。有些学校没有图书馆,有些有了图书馆没有好书,有些有了图书馆,也有一点好书但是没有人管,都有铁将军把门。我去过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锁都已经上锈了,根本不开放。有些学校管理得好的,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开放半小时、一小时,而那个时候很多孩子都回家了,而且那么多的学生集中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去办借书,非常难。所以,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书看。而没有书读的孩子是走不远的。

新教育有4200学校,很多在农村。我们在我们的学校强调书香校园建设,这些孩子发展得明显的非常好,有一些完全不亚于城里的孩子。我们在湖北、安徽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一些试点已经明显表明,那些农村的孩子只要大量的阅读,完全可以学习成绩超过城里的孩子。所以我们觉得,阅读有好几个群体,我们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其中一个群体,就是农村中小学生。

另外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该成为读书的模范,应该成为一个社会全民阅读的形象代言人。我看过总书记读书的故事,从年轻时代一直到今天,我觉得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很难真正的拥有一个开阔的胸襟,一个开阔的视野,真正的科学的决策。所以我觉得领导干部也是非常重要的群体。

当然,父母亲、家庭也是,我们这些年一直推动亲子共读。父母亲在读书了,孩子看看你在读书的样子,他就会学习,他就会效仿。如果父母亲和孩子一起来读书,亲子共读会直接带动孩子走进书的世界。这些基本的社会群体,我觉得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很多父母亲到了家以后就是看电视,就是拿着手机上网,就是搓麻将,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成长肯定会有问题。

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全民阅读取得很大的成绩,我们也特别呼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能够尽快出台。这些年来,全民健身都有个条例,但是全民阅读的条例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出来。文本早就完成了,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能够更好地推进我们国家的全民阅读事业。

主持人:像您所说,希望通过您所提的全民阅读,让大家能够把这个事情更好地推进。感谢今天朱委员作客我们访谈。

朱永新:谢谢。我是人民网的老朋友,也是强国论坛的老朋友。今年是强国论坛20周年,我这20年来差不多每年都作客人民网,非常高兴能够和人民网的朋友们进行交流。谢谢。

 

 

上一条: 开展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

下一条: 专访盛来运:如何解读经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zhongguoguoqing.cn    京ICP备08002157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0号